电话:0562-2867882
传真:0562-2867882
联系人:赵先生
邮箱:575880082@qq.com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大市场16栋16A09号
铜陵市丹青涂料公司编印供参考
2007-07-20
一、常用表面处理
在施工中正确地选择涂料品种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涂料对钢铁结构的保护效果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涂料品种确定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钢板的表面处理和施工工艺是否符合不同涂料品种的各自要求。因为任何油漆不可能在处理不良的表面上发挥较佳的功效。在锈蚀、油渍等杂质沾污的表面上涂装油漆,任何油漆都将在短期内失效。为了保证所用的重防腐涂料能发挥较佳的保护性能,对钢板的表面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在丝毫的疏忽。
1、钢材表面的预处理
除去附着于钢板表面的杂质,用稀释剂或清洗剂除去油脂等污垢。如有硫酸盐或腐蚀性盐类,应以清水洗净,以压缩空气吹干。在钢材预处理流水线上,以抛丸或喷砂除锈方式将氧化皮、铁锈及其他杂质清除干净,然后用真空吸尘器或经净化的压缩空气将钢材表面清除干净。对于预处理的钢材在除锈质量达到要求后,必须立即涂装一道车间底漆,以防在储存、装配涂装过程中钢材生锈,并为涂装后道防锈漆保护好钢板的表面。抛丸或喷砂处理后的钢材需要除锈质量至少达到Sa2.5级。采用分段抛丸或喷砂除锈时,在整个分段的除锈质量达到要求后,可直接涂装第一道防锈漆,而不需要涂装车间底漆。
2、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板表面处理(即二次除锈)
将车间底漆表面的水、湿气、油腻、锈、锌盐及用粉笔或油漆画下的记号和其他污垢,用清水洗净后再以溶剂擦试干净。如果车间底漆的漆膜因储存、运输、操作、滚轧、切割、焊接等过程中受到损坏并锈蚀时,应以风动钢丝或圆盘砂轮打磨机等清理损坏和锈蚀部分,在达到除锈质量的要求后,即可涂装第一道防锈漆。
3、表面处理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控制钢板表面的除锈质量,以符合不同类型涂料的要求,很多国家都制订了钢铁等金属材料的除锈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瑞典腐蚀学会(Swdish Corrosion Institute)出版的“涂料钢板表面处理标准图解”(Prctorial Surface preparation Standard for Painting Steel Surface)SIS55900-1967标准。我国在1988年颁布了其等效的GB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国家标准。不同的车间底漆或重防腐涂料的除锈等级我们分别在产品说明书中作了要求。抛丸或喷砂除锈钢材表面形成了一定的粗糙度,这样可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一般较大粗糙度并不希望超过100μm,如果粗糙度太大,不仅要消耗过多的油漆,而且还可能在漆膜截面留住气泡,或者发生没有被漆膜覆盖住的波峰。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取决于磨料的粒度、形状、材料和喷射速度等因素。其中磨料的粒度对粗糙度影响较大。为使较大粗糙度不超过100μm,抛丸或喷砂用磨料的平均粒度应不超过1mm。表面粗糙度可用触针式的轮廓仪,标准样块进行比较等方法进行测量或比较。
二、常用涂装工艺
1、气候条件
涂装重防腐涂料时需注意因素:钢板表面状况、钢板温度和涂装时的大气环境。通常涂装工作应该在温度5℃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下的气候条件中进行,而当表面受雨水或冰雪的影响时,则不可进行涂装。以温度计测量钢板温度,用湿度计测出相对湿度,然后计算露点,当钢板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时,由于表面凝结水分,不应涂装,必须高于露点3℃才能施工。在气温为5℃以下的低温条件下,由于环氧型及环氧沥青防锈漆的固化速度大大减慢,甚至停止固化,因而不能施工。但可在设有升温装置的涂装车间,进行分段涂装。在气温为30℃以上的恶劣条件下施工时,溶剂挥发很快,在无气喷涂时,油漆内的溶剂在喷枪与被涂物面之间大量挥发而形成干喷。为避免干喷,应将喷枪尽可能接近物面,同时尽可能垂直地进行喷涂,如采取这一措施后仍然出现干喷,可加入油漆自身重量的约0-10%与之配套的稀释剂进行稀释予以解决。
2、涂装前的准备
涂装前应检查所有油漆的品种、型号、规格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条件的规定。质量不合格或变质的油漆不能使用。涂装前应对油漆的基本组成和性能以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解,根据油漆各自的施工要求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涂装工具。由于油漆中各种成份的比重不同,一般油漆经过贮存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沉淀。因此,在涂装前必须将油漆搅拌至完全均匀。如发现漆皮或颗粒,则应使用80-120目筛网过滤。 各种环氧防锈漆、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以及环氧防腐面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等都是甲、乙两组份的两罐装涂料。使用前必须按规定的重量比混均匀,如果混合比例错误,将会影响干燥性能和防锈防腐性能。环氧型及环氧煤沥青厚浆型漆、丙烯酸聚氨酯漆等涂料均属交联固化型,甲、乙两组份严格按比例混合后需熟化30分钟后方可使用,在20℃时放置12-20小时后逐步胶化直至不能使用。因此,应按涂装面积计算使用量后再进行混合,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对于不同品种的油漆,如粘度过大,要用与之配套的稀释剂调到理想的涂装粘度。一般油漆在出厂时已调节适宜于施工的粘度,是不必进行稀释处理的。但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条件下,也可以添加适量的稀释剂以达到理想的涂装粘度,但稀释量一般不应超过油漆本身重量的5%。
油漆桶上的说明所说的贮藏期限为该产品的保用期限,在此期限内由生产厂家对油漆本身的质量负责。超过贮藏期限者,并非一概不能使用,经重新检验合格的仍能使用。
3、涂装 刷涂 用漆刷涂装时,涂刷方向应先上下后左右的方面进行涂装,漆刷蘸漆不能过多以防滴落。涂装重防腐涂料时,漆刷距离不能拉得太大以免漆膜过薄。遇有表面粗糙,边缘弯角和凸出等部分更应特别注意,先预涂一道。滚涂 用滚筒涂装时,滚筒上所蘸的油漆应分布均匀。涂装时滚动速度要保持一定,不可太快。切忌过分用力压展滚筒。对于焊缝、切痕等凹出部分,尤应小心处理,先预涂一道。高压无气喷涂 这是快的涂装方法,而且可以获得很厚的漆膜。因此为了达到规定漆膜厚度,采用无气喷涂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涂装时应采用先向上下后向左右,或先向左右后向上下的纵横喷涂方法。使用无气喷涂需要更高的技巧,喷枪与被涂物面应维持在一个水平距离上,操作时要防止喷枪作高距离或弧形挥动。漆膜厚度的控制 为了使重防腐涂料发挥其较佳的性能,足够的漆膜厚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漆膜的厚度。 用漆刷或滚筒涂装得到的每道漆膜厚度较薄,其涂装道数至少要比高压无气喷涂的喷涂道数多一倍,才能达到所规定的厚度。对于边、角、焊缝、切痕等部位,在喷涂之前,应先涂刷一道,然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涂装,以保证凸出部位的漆膜厚度。 施工时应按使用量进行涂装,经常使用湿膜测厚仪测定湿漆膜厚度。漆膜厚度未达到要求处,必须进行补涂。不同类型的涂料其涂装间隔各有不同,在施工时应按每种涂料的各自要求进行施工。特别要着重指出:环氧煤沥青厚浆型防锈底漆、环氧煤沥青重防腐涂料、环氧面漆涂装时在漆膜仅指干,就接连地把下一道漆一口气完成,这样上下层之间稍有互溶,不会产生层间的附着力的问题。在完全固化后,如果再涂装,那么要用砂纸打毛。使用量 本说明中的使用量为理论值,是指在理想的条件下,在漆膜厚度均匀一致下,通过理论计算而得到的单位面积的油漆用量。而涂装时油漆的实际耗用量要视漆膜的厚薄、涂装时的损失、涂装方法、被涂物面的粗糙状况如何等情况而定,相关很大。在估计油漆的实际耗用量之时,一般应该在理论使用量之外再加算50-80%的油漆用量。
三、常用涂料施工中易出现的病态及防治方法
1、涂料施工时出现的病态及防治
①流挂: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问题原因:
⑴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 坠流淌。⑵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⑶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⑷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刷涂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⑸被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解决对策:
⑴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⑵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⑶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⑷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起刷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⑸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⑹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⑺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有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后,再刷一遍。如漆膜已完全干燥,对于轻微的流坠,可用砂纸磨平,对于大面积流坠,采用水磨,效果比较好,但只能手工操作。
②咬底:油漆施工中的所谓“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问题原因:
⑴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⑵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⑶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⑷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⑸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解决对策:
⑴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⑵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⑶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⑷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③渗色:涂层渗色现象,是因为面漆把底漆溶解,底漆的颜色又较深;面漆的颜色较浅,底漆的颜色就会透过面漆浮现出来。解决的方法:一是涂一层隔离层,如铝粉漆;二是注意涂层的配套性或改换面漆。
④发花:漆膜发花的原因:漆中的颜料大小不同,比重大的下沉,颜料湿润性不好,与漆料混合后不稳定,颜料的吸潮性、吸油性大。解决方法:可加入适量的湿润剂。
⑤发白: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问题原因: ⑴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⑵施工现场太潮湿,空气中含水份较多,引起漆中树脂沉淀,或施工现场湿度剧降,水气凝聚于漆膜上,而使树脂析出形成的白色;⑶喷涂工具带有水份,施工时进入漆中,造成漆膜发白;⑷溶剂和稀释剂搭配不当,稀释剂挥发太快,也会造成漆膜发白;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⑸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⑹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⑺油漆施工过厚;
解决对策:⑴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⑵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过高(相对湿度大于70%),不宜施工;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⑶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⑷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挥发性漆中可加入防潮剂或高沸点溶剂;⑸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⑹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⑺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⑥发笑:漆膜发笑,是指施工后漆膜表面收缩,形成斑斑点点,露出底层,也称“花脸、麻点或笑口”,常见于清漆、红丹漆、聚氨酯漆环氧漆等,主要原因是这类对被涂物面的湿润性差,不能形成一层均匀的膜。解决方法:聚氨酯漆里可加入少量的丁醇,改善聚氨酯遇水汽收缩的现象;在清漆中加入0.5%-1%环已醇效果更好;环氧漆可酌情加入适量的硅油。
⑦针孔:漆膜上出现圆形小圈,中心有固体粒子,周围为凹入圆圈的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问题原因:
⑴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⑵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⑶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⑷一次性施工过厚。⑸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⑹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⑺环境温度湿度高;⑻木材含水率高。
解决对策:
⑴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⑵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⑶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⑷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⑸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⑹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⑺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⑻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⑧起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问题原因:
⑴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⑵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⑶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⑷油漆粘度过高。⑸油漆配比不恰当。⑹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⑺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⑻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⑼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解决对策:
⑴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⑵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⑶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⑷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⑸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⑹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顺木纹方向理直。⑺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⑻参考针孔的对策。⑼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⑨颗粒: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
问题原因:
⑴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⑵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⑶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⑷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⑸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⑹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
解决对策:
⑴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⑵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⑶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⑷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⑸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⑹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⑩离油: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问题原因:
⑴被涂物有水分、油份或油性蜡等;⑵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 ⑶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⑷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⑸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⑹环境里溶剂蒸汽含量高,通风不良。⑺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受到污染;
解决对策:
⑴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⑵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⑶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洗清洁后,才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⑷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⑸不要擅自加入其它化学物品;⑹如在刷涂时发现有"发笑"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发笑"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刷涂一遍涂料。
2、涂料成膜后出现的病态及防治
①变色:漆膜变色的主要原因是成膜物和颜料受日光曝晒后,由于紫外光的作用,而发生老化和分解。
②失光:涂膜成雾状不能获得预期的光泽
问题原因:
⑴被涂物面粗糙多孔,吸油量大;⑵稀释剂加入量太多,油漆喷涂量太少;⑶排气不良,喷涂漆雾落在已喷好的膜面上;⑷选用沸点低的稀释剂,挥发干燥过快;⑸抛光的涂装,未充分干燥即打磨抛光,或抛光蜡太粗;⑹施工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漆膜白化;在较冷的天气施工,水气凝结表面;⑺打磨粗糙,或选用粗砂纸打磨,有沙眼;⑻被涂物表面附着灰尘,漆粉,矿物油、碱、蜡质未清除或表面不平;⑼油漆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太长。⑽油漆配方不当,树脂含量少,稀料太多;颜料中含水份,研磨得不够细度;
解决对策:
⑴选择好板材,或先刷1-2遍底得宝(封闭漆)封闭木眼,刮腻子填补缝隙,并打磨平整;⑵控制适当的涂料粘度,以正确的方法喷涂适量漆液;⑶保持良好的排气;⑷选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或添加挥发慢的溶剂; ⑸待漆膜完全干燥后才可进行抛光,并选择蜡的细度;⑹要有良好的涂装作业温湿度,要适当加入防白水等慢干溶剂;⑺选用较细的砂纸认真仔细打磨好; ⑻清理干净被涂物面;⑼调好油漆后应尽快在4小时内施工完。⑽改进配方,重新生产。⑾注意施工中的环境温度的变化。
③粉化:漆膜在曝晒之后,表面出现粉化层,用手摩漆面,即有粘贴在手上称漆膜粉化。引起粉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紫外线、水汽、氧、海洋气候、化学药品的作用。
④龟裂: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问题原因:
⑴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⑵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⑶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⑷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⑸木材含水率太高,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⑹固化剂加入过多,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⑺施工过厚;⑻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解决对策:
⑴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⑵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⑶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用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⑷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清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⑸按指定的配比施工;⑹不要厚涂,总厚度不要超过150μm。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⑻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⑤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由于漆膜层间失去附着力、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分小片脱落和成张揭皮、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问题原因:
⑴底漆选择不当;底漆光泽太大,面漆附着不牢;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⑵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⑶物面处理不当。如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⑷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⑸施工温度过低。
解决对策:
⑴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底漆光泽不能太高。⑵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⑶基材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底漆须干透后并经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附着力。
⑥生锈:漆膜的生锈即涂漆钢板(或其他金属)产生锈蚀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生的早期漆膜透黄色,而后漆膜破裂,出现点蚀,丝状腐蚀甚至孔蚀。
问题原因:⑴涂漆前钢铁表面处理不好(如有锈点),;化学法除锈,表面留有酸、碱等其他残留锈蚀物 ⑵漆膜太薄、水和氧气易于穿透涂膜直达金属表面,⑶涂膜碰伤或有针孔容易引起膜下腐蚀的发生,即所谓涂膜生锈。
解决对策:⑴清除涂装表面所有的锈点和残留物;⑵达到规定的涂膜厚度;⑶对涂膜碰伤或针孔的地方重新进行打磨和修补。
⑦不干或慢干: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问题原因:
⑴被涂面含有水分;⑵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⑶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⑷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⑸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解决对策:
⑴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⑵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⑶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⑷在正常室温内喷涂;⑸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⑧刷痕: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
问题原因:
⑴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⑵在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⑶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⑷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刷涂困难。
解决对策:
⑴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⑵刷涂施工时,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头遍涂料的刷涂。⑶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油刷用后,应用稀释剂洗净并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⑷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⑸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⑹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
⑨桔皮:问题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问题原因:
⑴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⑵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⑶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⑷作业环境风速过大;⑸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⑹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解决对策:
⑴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⑵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⑶改善施工场所条件;⑷防止在强风处涂装;⑸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⑹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
⑩漆膜粗糙: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问题原因:⑴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⑵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⑶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⑷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解决对策 ⑴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⑵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5-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⑶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⑷基层不平处理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⑸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⑾回粘:涂膜干燥后,涂面部分或全部发生粘结痕迹
问题原因:
⑴慢干溶剂加入油漆过多,溶剂无法挥发出去;⑵固化剂加入量不足或未加;⑶涂面受污染不洁;⑷施工时气候骤变,雨季施工,湿度高;⑸涂层太厚,层间间隔时间不够,漆膜未干即包装重叠。
解决对策:
⑴选择适当干燥的溶剂,并且不可过量添加;⑵按比例添加固化剂;⑶保持被涂面不被污染;⑷在不良气候施工时,应保证良好的通风,让溶剂充分挥发;⑸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涂上层,待漆膜干后再包装出货。充分干燥后再涂上层,待漆膜干后再包装出货。
油漆涂装常见问题名词解释
原漆变色?
答:涂料在贮存过程中,由于某些万分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或者与容器发生化学反应面偏离其初始颜色的现 象。
增稠?
答:涂料在贮存过程中,通常由于稀释剂的损失而引起的稠度增高现象。
变稠?
答:色漆在贮存过程中,由于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稠度增高(不一定增加到不能使用的程度),体积膨胀的现象。同义词:变厚、
发胀?
答:涂料从液态变为不能使用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现象。
结皮?
答:涂料在容器中,由于氧化聚合作用,其液面上形成皮膜的现象。
沉淀?
答: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其固体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现象。同义词:沉底;沉降。
有粗粒?
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展出的粗颗粒(即少许结皮、凝胶、凝聚体或外来粗粒)。
浮色?
答:发花的极端状况。某些颜料浮升至表面,虽漆膜表面颜色均匀一致,但明显地不同于刚施涂时的湿膜颜色。
起气泡?
答: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体或两者兼有的泡,这种泡在漆膜干燥过程中可以消失,也可以永久存在。
针孔?
答:一种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用针刺成的细孔的病态。它是由于湿漆膜中混入的空气泡和产生的其他气泡破裂,且在漆膜干燥(固化)前不能流平而造成,也由于底材处理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而造成。
起皱?
答: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形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皱纹的大小和密集率可随漆膜组成及成膜时条件(包括温度、湿膜厚度和大气污染情况)而变化的。
橘皮?
答:漆膜呈现橘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喷涂施工(尤其底材为平面)时,易出现此病态。
发白?
答:有光涂料干燥过程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的不均匀涂层。
丝纹?
答:在淡漆膜表面呈现的近似平行的线状条纹,且在漆膜干燥之后这种条纹仍然存在。这是由某些施涂方法而带来的一种病态。如在浸涂或流涂时,丝纹是沿着流动的方向出现,在刷涂时,丝纹则沿刷涂漆膜的刷涂方向出现。
刷痕?
答:刷涂后,在漆膜上留下的一条条脊状条纹现象。这是由于涂料干燥过快,粘度过大,漆刷太粗硬,刷涂方法不当等原因使漆膜不能流平而引起的。
收缩?
答:漆膜的若干部位呈现出程度不同、分布状态各异的厚薄不匀的外观。这是由于湿漆膜与底材(或干漆膜)间的界面张力太大、润湿性小,底材表面处理不好、含有油污湿气,喷涂时管线湿入油水等而引起的。
缩孔?
答:漆膜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的现象,此病太俗称为麻坑“点”。
厚边?
答:涂料在涂漆面边缘堆积呈现脊状隆起,使干漆膜边缘过厚的现象。这是由于不正确的施涂面造成的。
接痕?
答:在同一天的涂漆过程中,由于涂料先后不同,而在底材上各漆区的边缘接碴处呈现凸起的现象。
咬底?
答: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漆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通常的外观如起皱)。
不盖底?
答:涂干底面(不论已涂漆与否)上的色漆,干燥后仍透露出底面的颜色的现象,同义词:露底
闪光?
答:漆膜表面呈现许多多边形蛛网形细皱纹的现象。同义词:起晶纹
爆孔?
答:由底材上一些活性物颗粒爆发,致使其上已部分固化的漆膜出现一个个圆锥形坑穴的现象。
漆膜变色?
答:漆膜的颜色因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偏离其初始颜色的现象。它可包括褪色、变深、漂白、变白等。
起霜?
答:在原来有光泽的漆膜表面上呈现乳白色似霜附着物的现象。在起霜的初始阶段很容易用湿布将霜擦去。同义词:起雾。
失光?
答:漆膜的光泽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面降低的现象。同义词:倒光,
溶胀?
答: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液体渗入整个漆膜,而使其发生增厚、变软的现象,同义词:膨胀;泡胀。
起泡?
答:涂层因局部失去附着力而离开基底(底材或其下涂层)鼓起,使漆膜呈现似圆形的凸起变形。泡内可含液体、蒸气、其他气体或结晶物。
开裂?
答: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通常是由于漆膜老化而引起。它的比较重要的几种形式如下:
微裂?
答:很细浅的表面裂纹且分布不规则的一种开裂开式。同义词:发丝裂
深裂?
答:裂纹至少穿透一道涂层的一种开裂形式,可导致漆膜完全破坏。
龟裂?
答:宽裂纹且类似龟壳或鳄鱼皮样的一种开裂形式。同义词:鳄裂。
剥落?
答: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其下涂层,或者涂层完全脱离底材的现象。同义词:脱皮。
粉化?
答:漆膜表面由于其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以及颜料的分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
脆化?
答:漆膜由于老化等原因,致使其柔韧性变坏的现象。
回粘?
答:干燥不发粘的漆膜表面随后又呈现发点的现象。同义词:回粘性、返粘性。
长霉?
答:在温热环境中,漆膜表面滋生各种霉菌的现象。同义词:生霉、霉染。
上一个:环氧树脂地坪漆的施工应用
下一个:影响涂装质量的三个要素